研究还发现,ABI4活性受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PK3/ MPK6以及磷酸酶PP2C12的共同调控。MPK3/ MPK6能够直接磷酸化并激活ABI4,抑制J-不定根的发生。而PP2C12能够去磷酸化ABI4并抑制其活性,促进J-不定根的发生。同时为了维持ABI4的最大磷酸化效率,MPK3/ MPK6还能够直接磷酸化PP2C12并抑制其活性。在此基础上,该研究团队提出了一个由ABI4,MPK3/ MPK6 和PP2C12蛋白组成的“双保险”机制来调控拟南芥J-不定根的发生过程。通过该机制,高等植物能够整合光、生长素以及活性氧等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从而精细调控J-不定根的发生过程,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该研究结果也为作物根系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借鉴意义。
该研究成果于6月1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植物所博士研究生白泽晨为论文的第一作者,研究员迟伟为通讯作者。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汪迎春、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卢从明、河南大学教授胡筑兵、教授张立新为合作研究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转基因专项以及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的资助。
A:拟南芥主根-胚轴节点不定根形态图 B:不定根发生过程中,表皮细胞的形态变化 C:不定根发生的分子机理模式图
研究团队单位:植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