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 星期二 14:22:39 农历三月廿五 手机版 客户端

心理所在面部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研究中获进展

爱科学,www.iikx.com

  面部表情加工是人类解读他人情绪状态、参与社交活动等必备的重要能力。这一加工过程依赖于视觉皮层、特异性脸部识别脑区、情绪感知脑区等神经基础。现有的表情加工模型揭示了腹侧通路(枕叶面孔区、梭状回面孔区、额下回/额中回)与背侧通路(中颞视区和颞上沟)在表情加工或有不同分工,但存在争论,有待深入研究明晰其作用。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傅小兰研究组开展了一项元分析研究,探索腹背侧通路在表情加工中的作用,考察不同实验范式、动态和静态面部表情加工的特点,重构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元分析采用了GingerALE提供的激活似然性评估(ALE)算法,将96项包含健康成年被试(1794人)报告全脑激活坐标的fMRI与PET的研究纳入此项元分析。

  表情与中性面孔对比结果显示,腹侧通路而非背侧通路负责表情加工;外显、内隐、被动观看三种实验任务的对比结果发现,左侧梭状回面孔区负责自下而上的表情加工;动态和静态表情加工对比分析表明,腹侧和背侧通路在动态表情加工中都有更强激活。基于表情加工的兴趣区域,该研究也结合功能连接分析方法(MACM)重构了面部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如图)。

  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了腹侧与背侧两条通路在表情加工中的作用,重新构建了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拓展了关于表情神经机制的认识。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Neuroscience Biobehavioral Reviews上。

  论文链接

面部表情加工大脑网络


研究团队单位:心理研究所
爱科学,www.iikx.com

心理所在面部表情加工的大脑网络研究中获进展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