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0日 星期四 15:18:53 农历三月十三 手机版 客户端

亚洲喀斯特植物区系的迁入式样和驱动因子获揭示

爱科学,www.iikx.com

  亚洲喀斯特植物区系的迁入式样和驱动因子获揭示。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伟团队以旧世界的苦苣苔亚科为模式类群,通过整合系统发生、分化时间、生物地理、祖先状态重建等分析方法,研究了亚洲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植物区系的迁入式样和潜在驱动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

   外来物种迁入是岛屿状生境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喀斯特作为一种独特的岛屿状的地貌类型,孕育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有性,但人们对其物种迁入的历史知之甚少。

   研究人员发现,苦苣苔亚科植物至少独立迁入喀斯特生境52次,且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喀斯特地区植物的迁入式样明显不同。其中,亚热带喀斯特地区植物的迁入始于早中新世,迁入速率在中新世早期至中期和上新世-早更新世交界期两个时期最高,而热带喀斯特地区植物的迁入则始于晚始新世,迁入速率在晚渐新世和晚中新世两个时期最高。研究人员认为,这与它们各自的地质(造山和板块运动)、古气候(季风、降水和/或海平面变化)密切相关。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亚洲热带、亚热带喀斯特地区迁入的植物支系主要来自碱性土的祖先,仅个别支系来自本地酸性土的祖先,发生了生态位的转变。

   该研究揭示了亚洲热带、亚热带喀斯特植物区系的迁入式样,并解析了影响外来植物迁入的主要驱动因子,提高了人们对亚洲喀斯特区域生物多样性进化历史的理解,对其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李小倩为该论文第一作者,王伟和南昌大学研究员向小果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资助。(来源:中国科学报田瑞颖)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8/rspb.2021.130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作者:王伟等 来源:《英国皇家学会学报B:生物科学》

爱科学,www.iikx.com

亚洲喀斯特植物区系的迁入式样和驱动因子获揭示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