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09:54:18 农历三月廿六 手机版 客户端

用“犹大法”寻找亚洲大黄蜂巢穴

爱科学,www.iikx.com

  亚洲大黄蜂是一种对欧洲授粉昆虫有着巨大威胁的侵略性外来物种。亚洲大黄蜂于2005年第一次在法国被发现,每年蔓延约60至78公里,有时因人为因素会传播至更远处。这不但会影响养蜂业和蜂蜜生产业,也对庄稼和野花的授粉有影响。亚洲大黄蜂会等在蜜蜂巢的入口,对回巢的蜜蜂进行捕食。蜜蜂群因此会闭门不出,这不光导致蜂蜜产量的下降,蜜蜂甚至可能因缺少食物而饿死。

  据法国养蜂人的粗略估计,有亚洲大黄蜂繁殖的区域损失了5%到80%的蜜蜂群(平均30%)。所以养蜂人必须尽快地找到大黄蜂群,并在繁殖季节前把它们摧毁。然而,大黄蜂巢隐蔽性很好,常建于树上或浓密的灌木从里,并常建于城市里。现有寻找蜂巢的方法多数为视觉寻找,需要很多时间,人力和物力。其他的方法,例如谐波雷达则需在开阔平坦的空间才能够有效地跟踪昆虫,而热成像仪必须在离大黄蜂巢很近的地方才有用。

  过去的50年间,人们一直用无线电遥测法来追踪脊椎动物:抓捕单个动物,在它们身上绑定追踪标签,然后释放并追踪信号直至发现他们的群居地。这种方法被命名为犹大法。这种方法价格适中且非专业人士也可使用。之前该法一直被使用于哺乳类动物,鸟类及鱼类身上。最近才被使用于害虫身上。

  在《通讯-生物学》发表的Searching for nests of the invasive Asian hornet (Vespa velutina) using radio-telemetry一文里,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Peter Kennedy的团队声称,这是第一次有研究讨论是否可以将该方法运用于社会性昆虫身上。

  图1:用无线电遥测追踪贴上标签的大黄蜂,让它变成犹大。

  作者们成功地用无线电遥测法,在释放犹大后几小时内就成功地发现了五处蜂巢。无线电遥测比以前的方法效率更高,效果也更好,但也有局限。现有的标签必须贴在体积较大的大黄蜂身上,而新建的蜂巢因黄蜂总数不多,体积大的个体少,比较难以找到。但只要找到一个体积大的大黄蜂,便可以追踪至巢穴。

  总的来说,无线电遥测这个方法不但能帮助养蜂人摧毁大黄蜂窝,而且可以密切监察大黄蜂的生态和行为,推进对物种入侵带来的影响的研究工作。(来源:科学网)

爱科学,www.iikx.com

用“犹大法”寻找亚洲大黄蜂巢穴

参考标签

      论文标题:Searching for nests of the invasive Asian hornet (Vespa velutina) using radio-telemetry
      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
      作者:Peter J. Kennedy et al
      发表时间:2018/07/04
      数字识别码:10.1038/s42003-018-0092-9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