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3日 星期三 16:47:11 农历三月廿六 手机版 客户端

研究揭示海浩及其协同现象过程与机制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揭示海浩及其协同现象过程与机制

  

2021年1月7日海浩照片 课题组供图

  

  

卫星观测到海浩造成的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以及海面粗糙度变化课题组供图

   2021年1月7日,青岛黄海海面如同开锅了,茫茫海面上升起大片白色云雾,朝阳之下,如同仙境,这一罕见奇观被称为海浩现象。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峰团队融合数种在轨卫星数据对海浩现象的相关热力学、生物学以及动力学过程进行了综合观测分析,并利用区域海洋气象耦合模型(ROMS-WRF)准确模拟出了该现象。研究发现,冬季强寒流诱发的上升流弥补了因气温急剧下降损失的海洋上层热量,使当日最大海气温差达到近20摄氏度。在巨大的海气温差和对应的相互作用下,海水快速蒸发,使得海面附近的水蒸气接近饱和是产生本次海浩现象的主要原因。近日,研究结果发表于美国气象学会学术期刊《大气科学杂志》。

   据李晓峰介绍,海浩现象发生是由热力不稳定因素所主导的,而非动力因素引导。热力学不稳定促进了表层海水的蒸发。海浩现象的出现通常需要凝结核和温度差两个条件。

   团队将化学气溶胶辐射传输模块(GOCART)嵌入耦合模型中发现0.5-1.5 的海盐粒子作为主要凝结核随着蒸发过程释放到低空大气中,促进了海浩的形成,同时这也使得当日PM2.5含量增加了50%。

   除此之外,针对海浩现象呈现出的海面特殊粗糙纹理特征,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图像分析方法-SAR细胞型长度算法。结果表明,离岸线越远,大气不稳定性越强,使得底层大气对流不断发展而形成了更大的海面细胞纹理结构。(来源:中国科学报廖洋 李河昭)

   相关论文信息: https://doi.org/10.1175/JAS-D-22-0065.1

  
作者:李晓峰等 来源:《大气科学杂志》

爱科学,www.iikx.com

研究揭示海浩及其协同现象过程与机制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