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18:57:09 农历三月廿四 手机版 客户端

中华刺蕨复合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划定获揭示

爱科学,www.iikx.com

  中华刺蕨复合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划定获揭示。 近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研究员王发国等科研人员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利用基因组学方法对中华刺蕨物种复合群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中华刺蕨复合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划定,为传统的形态学物种划分方法提供了有力的补充。相关成果发表于《植物》(plants)。

中华刺蕨复合群的系统发育树和网状分析。研究团队供图

中华刺蕨复合群的种群结构分析。研究团队供图

?

   研究表明,中华刺蕨物种复合群中的3个物种并非独立物种,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其存在不同的进化谱系。观察到的形态差异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或种群间基因流动的结果,而这些差异并不代表物种的独立性。不同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模式表明,地理距离和基因流动在塑造中华刺蕨物种群体遗传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南贡山、南拼和勐仑种群中的高遗传多样性和低遗传分化表明这些种群之间有持续的基因流动,而补蚌和普藤种群之间的较高分化可能是由于其有限的扩散能力。

   该研究结果为实蕨属,尤其是中华刺蕨物种复合群的进化关系和种群遗传学提供了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质疑了本属传统的基于形态特征的物种划定方法,并强调了基因组数据在解决蕨类植物分类不确定性中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该研究仅限于云南省的5个种群,若能够在中华刺蕨物种群体的整个分布范围内进行更为全面的采样,将为物种的进化历史和遗传多样性提供更完整的图景。同时进一步研究基因流动的具体机制和模式将有助于揭示观察到的遗传模式背后的进化过程。(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3390/plants13141987

  
作者:王发国等 来源:《植物》

爱科学,www.iikx.com

中华刺蕨复合群的遗传结构和物种划定获揭示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