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叁钕”同位素组成获揭示。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后白江昊在研究员韦刚健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邓义楠的联合指导下,研究揭示了深海富稀土沉积物的叁钕同位素组成。近日,相关成果发表于《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深海沉积物中稳定钕同位素的迁移、转化模式图。研究团队供图
GC 112钻孔位置图。研究团队供图
?
磷酸盐相中钕元素的含量与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钙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系,但是稳定钕同位素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0.076 ‰± 0.055‰)。这一结果意味着磷酸盐相有望成为记录古海水稳定钕同位素组成的潜力载体。铁锰氧化物中锰元素与钕元素含量和稳定钕同位素组成均先呈现正相关关系再是负相关关系。这一关系说明铁锰(氢)氧化物优先从海水中吸附重质量数146Nd后再将之前吸附的146Nd释放到孔隙水中。
铝硅酸盐相中氧化铝含量与沉积物岩芯全岩伊利石的丰度和铝硅酸盐相中钕元素的含量都呈现强正相关,而与稳定钕同位素组成没有观察到相关性,这说明伊利石控制着铝硅酸盐相中钕元素的分配但并不造成稳定钕同位素的分馏。
铝硅酸盐、铁锰氧化物和磷酸盐具有明显差异的稳定钕同位素组成,突显了其示踪海洋钕循环的潜力,并将为现代海洋和古海洋研究提供重要理论基础,为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来源:中国科学报 朱汉斌)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epsl.2024.119197
作者:白江昊等 来源:《地球和行星科学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