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16:20:23 农历三月十一 手机版 客户端

思考系统综述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思考系统综述在科学研究中的意义

  循证医学概念从1992年初次提出后,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2014年,Guyatt GH提出循证医学是指:临床实践需结合临床医生的个人经验、患者医院和来自系统化评价和合成的研究证据。在这里,首先医生的经验、患者的意愿是被认同和强调的。其次,这句话明确了系统评价的重要性。

  我们看看循证医学研究工具与方法:1、一次研究,包括经典观察性研究、干预性研究;真实世界研究;评价工具研发。2、二次研究,即应用meta分析等方法进行系统综述。3、转化研究,包括临床实践指南;卫生经济学评价;临床路径;卫生技术评估等。可见,处于二次研究地位的系统综述是为循证医学提供证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常用的评价方法是meta分析,这个名词想必大家耳熟能详。meta分析在中国曾经遭到诟病。但是细细想一下,原因何在?是我们仅仅把它作为发文章的工具,而没有意识到只有建立在临床问题基础上所做的系统综述,才是有意义的。

  2014年JAMA发表了斯坦福Meta研究创新中心(Meta-Research Innovation Center)的观点,他们非常赞成数据共享,并提出应该鼓励研究者对共享数据进行二次分析。这个二次分析过程,就是通过系统评价方法写出系统综述的过程。所以说,系统综述如果建立在临床需求的基础上,规范流程,得到的结果不管对学术进步还是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都是非常肯定的。引用唐金陵老师等各位循证医学大咖在2017年循证医学复旦论坛(上海)的推荐:几乎所有的临床相关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在实施之前,都应该考虑系统综述,能做系统综述的,最好先做系统综述,充分了解和评价已有研究对临床问题的解答程度,之后再进行研究设计与实施。这样做的优点不可否认:1、减少资源浪费。对于一个临床问题,如果前人的研究已经提示出明确的答案,如果继续这方面研究,则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2、提供临床决策依据。

  同样借用来自香港中文大学的杨祖耀老师在上海复旦论坛所述案例,早在199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文章(主要结果如下图),用meta分析及累积meta分析方法评价某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中提到,1986年(11712个病例)和1988年(17187个病例)的两个大型试验并没有改变已有研究的证据效力。到此,大家觉得,这两个大型临床试验,尤其后一个临床试验,该不该做?做的必要性有多大?文章结尾说,应用meta分析、累积meta分析进行系统综述的过程有助于追踪已有研究结果,从而规划未来研究方向,同时当然有助于临床决策。那么,大家觉得,系统综述的意义是不是不容忽视?我们是不是应该合理进行系统综述,充分运用它的作用?欢迎思考和讨论。

  致谢:在此感谢循证医学复旦论坛所有专家和所有工作人员!

参考标签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