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a分析之文献检索步骤。meta分析作为对已有研究的二次分析方法,要求尽可能全面的收集所有与问题相关的临床研究。近期不少研究者问及meta分析的检索步骤:
“我想写一篇meta分析,不知道该如何检索,该检索哪些数据库呢?”
meta分析时,的确要遵循一定的检索策略,meta分析文章发表时也通常会特别列出检索策略,以保证分析的可重复性。按照一个例子(Association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Eradication and GastricCancer Incidenc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2016,Gastroenterology),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看看meta分析时检索相关研究的方法。
1. 明确研究问题,在此基础上明确检索问题,并利用PICOS的思路进行转化。上述例文的问题—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发生风险的相关性,转换为PICOS模式:
Participants/Patients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种族、疾病特征。如本例文的H. pylori感染者。
Intervention干预措施:治疗手段或暴露因素。如本例文的H. pylori根除。
Comparison对照/比较措施:其他常规措施、药物或者安慰剂对照等。如本例文的不进行H. pylori根除。
Outcome结局指标:主要结局和次要结局指标。如本例文的胃癌发生或异时复发。
Study研究类型:研究设计类型。如本例文纳入RCT和cohort studies。
2. 明确检索来源,对各数据库全面检索。数据库主要包括:综合性数据库(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文电子数据库(万方、维普、CNKI等)、其他资源(如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灰色文献、中医药库等专业数据库,同行正在开展的研究等)。如本例文对四个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ClinicalTrials.gov、Digestive Disease Week(这是一个消化专业的国际会议)进行检索。此处需说明的是,现在的一般要求是EMBASE应该检索。
3. 设置检索策略。检索策略是为了准确、全面的表达检索要求,并且达到可重复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先将检索策略设置宽松一些,以保证检索全面,再根据初步检索结果进行调整,获得更贴切的研究。
确定检索源后,尽可能全面检索,一般不限制数据库的语种、时间,采取主题词与自由词检索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布尔逻辑算符(and/or/not)、位置算符(near/with)、截词符、限制符。经过预检索、优化检索策略的过程,最终确定检索策略。对于无法获得的文献全文,可以考虑给作者发邮件索取。如本例文围绕helicobacter pylori和gastric cancer进行设定,以全面获得检索结果。
4. 检索文献、选择文献、导出管理。根据检索策略对相应的数据库进行检索后,得到检索结果,这些结果是否纳入meta分析中,最终要靠研究者进行判断。在操作时,这种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研究者的专业能力和经验。一般情况下,这个判断的过程需要至少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若2名研究者的意见不一致,则需要双方讨论或者通过第三方解决。文献确定的流程包括:(1)通过Endnote等文献管理软件删除重复的文献——去重,(2)根据题目和摘要排除与研究不相关的文献——筛选,(3)查收和获取可能相关的文献全文——查全文,(4)检查、阅读文献全文,排序——筛选排序,(5)最终确定纳入哪些研究——确定。
想做meta的小伙伴们,从PICOS到软件管理,怎么样,动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