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7日 星期一 19:24:37 农历三月初十 手机版 客户端

怎样写出优秀学位论文?

怎样写出优秀学位论文?

  开题阶段

  综合设计研究问题到了开题阶段,就要对学位论文选题做好研究设计,包括确定相关理论、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研究思路、研究步骤等。在这个过程中,我对选择理论、确定研究对象和琢磨研究距离体会最深。

  1. 选择理论

  学位论文必须要有理论支撑,没有理论的论文是没有深度的,称不上是博士学位论文。 但是,因为我的研究问题源于现实问题,而现实问题是综合性的,非学科性的,这就决定了要选择一个针对性的理论难度较大。 另外,我的问题又源自本土的社会现象,要特别警惕西方理论的适用性。 最后,我选择以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理论作为理论基石,原因在于:① 它的理论核心,即结构具有制约性和使动性,我们在受制约中创造了一个制约我们的世界,对我的研究问题有较好的解释力。 ② 这是一个综合性理论,融合了社会结构制约性和主体行动能动性两个方面,包容性较大。 ③ 这是一个形式模型,所以才具有超越不同社会结构形态,对研究具有一般性的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个西方的理论用来解释中国的本土问题还是适用的。

  2. 确定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的选择最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这样,通过对典型案例的深度解剖,就能形成对这类现象较为深入、详细和全面的认识,起到「一叶知秋」的作用。对于本科评估「组织化动员」而言,地方院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组织化动员」表现出最强烈的动机和最发达的形态。 而我作为一名地方院校组织评估工作的主要成员,具备「解剖麻雀」的便利条件。而且,本研究侧重在「组织化动员」的过程剖析,而这个过程通常是隐匿在文本之后的,了解其「幕后」的情况变得非常重要。 这个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的确定,使我这样背景的研究者具备了绝对的优势,研究条件十分有利。

  3. 琢磨研究距离

  经验基础上的学理研究,要与经验事实保持一定的距离。距离直接决定了观察的角度,观察的距离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会不一样。理想的距离应是既能看到事物的全貌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能抓住其中的细微之处。 距离太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抓不住深藏其中的「微妙」,深度不够;距离太近,就会深陷其中,跳不出来,宽度不足。对我来讲,用自己工作的院校作为案例研究对象会比较敏感,说什么、怎么说才能真正发挥「内里的局外人」作用,既抓住关键问题所在,又不损害组织利益,这是我在研究设计中反复琢磨的一个重要问题。将研究聚焦在「组织化动员」过程而非应对评估的具体措施与策略上,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观察距离。 既可以一个「内部人」深入其中,感受组织内部人员的情感和态度,理清该事件内部因素之间的复杂关系,揭示「组织化动员」的实质问题;又以一个「局外人」、一个研究者的身份,不陷入到具体的琐事之中,不遮盖问题,以理性的态度进行客观分析。

  开题阶段要对学位论文选题进行系统的研究设计,这是开展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经过的过程。这个阶段问题考虑得越详细、越深入,后续的研究就会越明确,可避免在研究中走弯路。

参考标签

    钟凯凯. 我是怎样写出优秀学位论文的.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4

声明:本文转载仅出于学习和传播信息所需,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站所注“来源”,并自负相关法律责任;如作者不希望被转载或其他事宜,请及时联系我们!